同事面對災難,我們可以怎樣支持? 宏福苑火災後的關懷小貼士
大埔宏福苑發生的嚴重火災,不僅影響了該屋苑的居民,也可能影響了我們的同事——他們可能是住戶、街坊甚至有親友受災。這類突發災難或會為員工帶來不同程度的情緒壓力。受影響的同事或正面對家園損毀、財物損失、擔憂或痛失親友,甚至對人身安全產生恐懼。此時,職場的支持與理解,將成為他們復原過程中的重要力量。
「Re:Fresh僱員支援服務」特別為管理層及同事分別準備了以下小貼士,希望與大家一同在職場建立具心理安全感的支援網絡。
給管理層(Management & HR)的建議
展現人性化領導,提供有系統的支援

當員工遭遇重大變故,管理層的回應往往決定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及災後復原的速度。
1. 主動、尊重的初步關懷
確認同事受事件影響後,應主動聯絡,表達關心與理解;詢問是否需要協助;提供彈性安排;避免要求分享創傷細節。
避免說:「你應該要堅強」、「你都仲OK嘛?」、「我知道你的感受」。
可改為:「我無法想像你經歷了什麼,但我們都在這裡支持你。」
2. 溝通與隱私:尊重個人意願
先徵求同事同意再向團隊說明其情況。若同事不願透露,應以「同事XXX因家中緊急事務請假」回應並嚴格保密。
詢問對方偏好的聯絡方式及時間,指定單一聯絡窗口以減少重複溝通。
3. 提供彈性的工作安排(如需要)
可考慮彈性上班時間、遠程工作、緊急事假或恩恤假、調整工作量與責任,並提供1–2週的「恢復緩衝期」。
4. 復工過渡:循序漸進,持續支援
復工前與同事溝通其情緒狀況與生活安排,並視乎情況考慮漸進式復工。復工初期,建議主管保持跟進。
5. 協助同事準備如何面對同事
復工前與同事討論是否談論事件,提供回應範本或協助代為解釋,減輕他們面對提問的壓力。
6. 長期關注與績效評估
理解創傷影響深遠,不因短期表現下降批評同事。年度考核應考慮其所經歷的困難與復原努力。
7. 實質援助措施,提供支援資訊
若有財務困難,可提供薪金預支或援助金。集合公司資源提供生活物資,重申EAP聯絡資訊與用途;如未設EAP,提供社區支援熱線。
8. 早期調停可能的同事衝突
留意因工作量增加而引起的情緒或誤解,及早介入並重新協調工作,避免對受災同事造成二次傷害。
9. 如同事不幸離世,管理層應:
主動聯絡家屬處理行政事宜;尊重是否公開詳情;統一公告以減少謠言;提供哀悼空間(如紀念冊、追思角);協助安排喪禮出席;視乎情況發起義捐支援家屬。
給同事的建議
做一個溫暖的聆聽者,在日常工作中提供支持

看到身邊同事受災,我們都想幫助,但有時「不懂得幫」反而會為對方造成壓力。
1. 理解與接納事件對同事的影響
理解同事短期內情緒或表現可能受影響;每人調適節奏不同,避免評論或比較。
2. 合適表達關懷,尊重感受界線
以簡單語句表達關心:「知道你住那邊,只想說我們很關心你。」
避免追問細節,尊重對方不想談的選擇;避免正能量壓迫(如「錢財身外物啦」、「你應該慶幸...」)。
3. 提供實際幫助,主動協助分擔
主動提出具體協助:「這個客戶我幫你回覆,好嗎?」比「有需要就說」更有幫助。必要時與主管商討分擔安排。
4. 保持日常互動,細心觀察
無需過度關心;自然互動有助建立「常態感」與安全感。如出現情緒波動,理解其為壓力反應,可默默陪伴或遞上一杯暖水。
留意是否出現長期情緒低落、效率下降或行為改變。如有需要,私下通知主管或人力資源。
5. 尊重私隱,不揣測、不散播
避免八卦、傳播未經證實的資訊或圖片。尊重沉默,不強迫對方談論事件。
6. 如同事不幸離世,容許悲傷表現
接受自己或同事的悲傷反應是正常的。悲傷無需「放下」,而是學習與之共存。可參與分享會或尋求EAP協助。如情緒持續受困,應尋求專業支援。
特別叮囑

1. 留意「漣漪效應」
即使不是直接受災者,若曾歷類似經歷、居住或熟悉大埔區、或目睹新聞報道,也可能出現不安或焦慮(替代性創傷)。
2. 何時應轉介專業支援?
若你或同事出現以下情況超過兩週,請考慮使用EAP或尋求專業協助:
- 無法控制地哭泣或情緒崩潰
- 明顯的性格改變(如極度退縮或暴躁)
- 嚴重失眠或惡夢
- 工作表現明顯下滑
在重大災難後,員工的情緒、生活與工作狀態皆處於脆弱階段。具同理心和彈性的企業文化,不但能幫助員工走出困境,更能增強整體團隊的凝聚力與韌性。若員工被理解與接納,更能重建安全感,並重新投入工作。
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「Re:Fresh僱員支援服務」(EAP)
諮詢及預約:3413 1604(資料絕對保密)
服務時間:星期二至六,上午9時至下午6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