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與_ _對談】5大幸福元素 共建快樂職場
每天早上,你帶著笑容走進辦公室,還是感受到沉重的壓力?你投身的職場,是激勵你成長,還是讓你疲憊不堪?你可有想過怎樣才是正面的職場文化,能讓大家開心工作?
工作效率不如理想,原因眾多。職場常見的問題是過度強調員工或團隊的不足之處,例如弱點、不擅長的項目等,卻忽略了表揚同事的技能和強項。這源於資本主義社會的競爭環境,我們從小到大都被提醒不能犯錯,要持續改善不足。這種文化固然能促進成長和進步,但過猶不及,反而會讓工作氣氛充滿壓力。此外,企業傾向鼓勵個人成就而非協作關係,也會影響員工之間的信任和士氣。
員工長期處於高壓環境下,精神健康不容忽視。在高競爭性的環境中,員工容易感到焦慮、緊張,甚至爾虞我詐,擔心自己受到威脅。這種狀況會喚醒身體的壓力機制,或會導致腸胃不適、失眠、焦慮等症狀。而且壓力過大會降低員工士氣,削弱信任、尊重和合作,甚至影響病假率、流失率、投入度,最終損害整體工作效率。
輔導心理學家張家瑛(Kiwi)建議,企業領導層可以參考「PERMA」幸福模型,當中包含五個提升生活滿足感和幸福感的要素:
P(Positive Emotions 正向情緒):在會議或同事交流中,加入幽默感、感激、投入或驚喜等正向情緒。
E(Engagement 投入):分配工作和設定目標時應考慮員工能力,並適度增加挑戰性,讓員工更容易投入工作。
R(Relationships 人際關係):尊重人際界線,建立正面、信任和支持的關係。
M(Meaning 意義):了解員工的工作價值觀,幫助他們達成目標,提升滿足感。
A(Accomplishment 成就):肯定員工的自我價值,即使結果不如理想,也要肯定他們參與過程的努力和付出的潛能。
講者︱張家瑛 輔導心理學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