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下失業的情緒急救包

emotional first aid kit for unemployed during the pandemic

漫長的疫情重創各行各業,經濟及民生均大受影響,不少人因而面臨失業。上月有調查訪問了超過16,000名受訪者,發現逾3成人因疫情而被逼放無薪假甚至遭解僱。「手停口停」,加上物價上升,使不少失業人士的壓力爆煲,甚至出現情緒困擾。除了提供經濟援助,情緒支援也是不可或缺。

 

dealing with worry trilogy

處理憂慮三部曲
失業使人出現負面想法,有些人會自責以致情緒低落和焦慮。這些憂慮又有可能導致呼吸急促、食慾不振;也有些人則會選擇逃避,以不斷喝酒、睡覺等方式拒絕接觸外界。

事實上,我們不是「想多了」,而是無法排除因失業引致的憂慮。

在青山醫院出版的刊物《管理擔心,否則它會支配你》中,將處理憂慮分成三部曲。

第一部:記錄擔心的想法
用紙筆或是手機的備忘錄,將焦慮湧現的日期、時間及當刻飄過腦海的憂慮想法記錄下來,越詳細越好。最後,以0至10分為焦慮程度打分數。

第二部:為擔心分類
將擔心的想法分爲「假設性擔心」及「實際擔心」。「假設性擔心」是對於將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擔憂,例如:「萬一染上了Omicron無法上班,怎麽辦?」;而「實際擔心」則是為已經發生了的事憂慮,例如:「我被公司安排放無薪假,無法維持生計怎麽辦?」。

第三部:處理擔心
對於「假設性擔心」,由於事情於現階段還未發生,無從解決或改善,所以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「回到當下」和「設立擔心時段」。「回到當下」指的是專注於當刻的環境,可以透過五官去感受自己與四周並將注意力帶回當下,例如:聽聽切菜的聲音、聞聞貓咪的氣味等等。而「設立擔心時段」則能避免自己被憂慮沖昏頭腦,鎖定一段時間内容許自己想著憂慮的事,時間一過便要停下來啊!

 

five steps to problem solving

對於「實際擔心」,由於事情已經發生,就朝著解決方法去想。「解決問題五步驟」包括:認清自己正在面對的問題、想想有什麽可行的解決方案、比較每一項的好處和壞處、從中選擇自己最有信心及能力做到的一個方法,落實執行並定時檢討。

以失業爲例,要面對的問題可能是倍增的經濟壓力,解決方法可能是:申請社區資源、向親友借錢、重新找工作……然後,比較每種方法的好處和壞處,例如重新找工作的話,好處是可以自食其力,但壞處就可能是要花較長時間,最後嘗試執行最有效的方案並定時檢討進度。

就如要打好一場逆境波,逃避顯然於事無補,需靠理性及正面的思維制定可行的「戰術」,才是消除焦慮的上策。

 

失業3大建議

three tips when losing your job

1. 向家人坦白,一起尋求解決方案
有些失業人士爲了逃避家人的詢問,亦不知道該如何坦白,因此每天依舊一早起床、裝扮、拿著公事包出門,但「上班地點」並不是辦公室,而是到圖書館、咖啡室等地方渡日。事實上,疫下失業未必是你的錯,而且面臨困難使人容易陷入盲點,所以應向家人坦白並討論應變安排,而且家人可以爲你分擔你的負面情緒,適時尋找幫助並不是懦弱的表現啊!

 

keep daily routine

2. 保持作息規律
失業後,有些人會以睡覺逃避現實。但長遠而言,據研究所指,睡眠作息不規律的人較易患上情緒病,若再加上生活壓力,將會對情緒構成更大的影響。建議善用突然多出來的時間,發展自己一直以來未能涉獵的興趣;或趁這段過渡期,考慮轉投不同行業,讓自己的生活和心理保持彈性。

 

avoid self-blame

3. 避免自責
不少人會怪自己做得不夠好、連累家人等等。與其自責,不如客觀地自省,按事實及從不同的角度思考,例如:「我為家庭貢獻的除了金錢,還能以今次的經歷進行身教,教導子女遇上逆境時該如何面對」。

請記著,你的價值並不是完全取決於工作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