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世代健康關注組 | 容易分心又EMO!不吃早餐還有這些後果,你中了幾多項?

gen-z-breakfast-mental-health-hong-kong

撰文:李智智 @Re:Fresh 

Z世代打工仔經常表現倦怠、日日EMO,竟然有可能因為沒吃早餐? 

香港大學今年5月在國際權威期刊《Frontiers in Psychiatry》發表報告,研究以2019至2022年的「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流行病學研究」為基礎,分析3154名15至25歲青年的早餐習慣、衝動性與情緒症狀之關聯。 

結果顯示,這群正處於Z世代的年輕人當中,24.1%的人很少吃早餐,14.8%完全不吃早餐。而經常不吃早餐的年輕人,更容易出現抑鬱症狀和衝動行為,特別無法集中、容易分心,社交能力亦會較差。 

 

 

研究解釋,由於早上是大腦血糖水平最低的時段,須靠吃早餐來補充能量,以啟動大腦的「思考與專注系統」;否則注意力難以集中,情緒也容易低落或煩躁。久而久之,「心煩」、「集中力差」、「沒精神」不只是心理問題,亦可能是忽略早餐的後遺症,讓人陷入負面思考的惡性循環。 

正所謂「一日之計在於晨」。研究團隊建議年輕人養成規律的早餐習慣,作為一種低成本、低污名且有效的策略,以促進身心健康;同時呼籲政府與社會將「健康早餐」納入公共衞生政策之中。 


 

事實上,中國、美國、日本以至歐洲等地的研究亦陸續指出,不吃早餐的青少年較大機會出現社交及心理健康問題,也會增加肥胖、患上心血管和消化系統疾病等風險,可見吃早餐絕非可有可無! 

那麼,怎樣吃才算「有用」呢?據是次研究、香港衞生署及世界衞生組織(WHO)的建議,穩定血糖是關鍵!一份健康的早餐應營養均衡,包含優質碳水化合物、纖維與蛋白質,例如燕麥、牛奶、香蕉、堅果、全麥麵包、水煮蛋和乳酪等。同時,避免高糖、高脂、高鈉食物。不過,始終身體狀況因人而異,最好諮詢醫生和營養師等專家意見,選擇適合自己的餐單。 

不少研究都反映,Z世代的心理健康較其他世代的人欠佳,不如趁這個機會關心身邊年輕人:「早晨,今日吃早餐了嗎?」 

參考資料: 

Breakfast skipping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an epidemiological youth sample in Hong Kong: the mediating role of reduced attentional control

https://www.frontiersin.org/journals/psychiatry/articles/10.3389/fpsyt.2025.1574119/ful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