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與_ _對談|有片】「內在小孩」操控職場表現?用「健康成人」走出內耗漩渦
你在開會時總是欲言又止,擔心被人否定?
你對同事的請求總是「有求必應」?
你時而自信滿滿,時而陷入深度自我懷疑?
這些行為背後,可能因為「受傷型」內在小孩影響著你。
「受傷型」內在小孩,因為缺乏安全感,常常處於過度防衛的狀態。他們對周遭環境缺乏信任,傾向退縮、不願嘗試,生怕踏出舒適圈後會感到不安。
那如何重塑這份信心呢?嘗試踏出以下三步吧!
第一步:接納自己
療癒的起點不在「證明你沒問題」,而是接納。坦然承認受傷是真實的,傷痛確實存在,允許情緒存在,無須逃避,亦不再否認或責怪自己。始終,過去的事,無法改變,但我們與「過去那件事」的關係可以改變。
第二步:區分過去與現在
把當下的挑戰與過往的創傷分開來看。提醒自己:過去的傷痛是發生在指定的時間和人物,而此刻的問題屬於現在,可以用新的方法回應。清楚區分,是走出情緒主導、進入理性選擇的關鍵。
第三步:練習以「健康成人」安撫「內在小孩」
練習一:以文字梳理「現在」與「過去」
具體記錄觸發情緒反應的事件,包括場景、人、話語等。然後,回顧過往:「這次的感受與童年的哪一個時刻相似?當時的你最需要什麼支持?」
最後,邀請「健康成人」回應:以成熟、客觀、理性且有同理心的態度來寫一段話,安慰那個受傷的「內在小孩」,肯定他的努力。這是一個給自己溫柔的擁抱,也一種自我療癒。
練習二:討好者的界線訓練
此練習特別推薦給那些害怕衝突、有求必應的「討好者」。當你意識到自己工作已超負荷,卻不知如何拒絕額外請求時,可以在心中呼喚「健康成人」,來告訴自己:「你需要學懂拒絕,守護自己的界線。」然後,以成熟、理性的角度評估情況,共同商討出一個客觀和清晰的說法回應,並溫和、堅定地表達難處。
總括而言,當我們願意看見內在小孩,安撫其恐懼,同時讓「健康成人」帶路,從內在小孩的情緒中奪回主導權,重獲人生掌控感,職場中的自信就會慢慢回來。而且,你也更能表達自己、設下界線,在壓力下保持清醒,把時間與精力用在真正重要的地方。
導師|輔導心理學家 張家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