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際關係|認識非暴力溝通技巧 學習傾聽內心的「4 把聲音」

Nonviolent Communication

內心正懊惱「為何遲遲不回覆?」心情焦躁下拋出「我以後不管了!」這些內心獨白與晦氣說話是否似曾相識?若把自己當受害者,可以想像衝突將加劇升溫,罵戰亦由此展開。無論是面對陌生的跨部門協作,還是熟悉的伴侶家人,體貼的話語都是很好的暖場對白。我們日常生活中許多大大小小的溝通障礙與危機,若未能妥善拆解,有可能觸發人際關係的導火線,將長久建立的互信默契瞬間摧毀。你想成為疏導溝通屏障的拆彈專家嗎? 

非暴力溝通(Nonviolent Communication,簡稱 NVC) 是由美國心理學家 Marshall B. Rosenberg 創立的一種溝通模式。無論是與伴侶、同事、朋友還是家人的互動中,溝通方式都直接影響著彼此的相處。非暴力溝通提倡「先處理心情,再處理事情」,鼓勵人們學會察覺自己的內心需求、傾聽內心的聲音及真誠地表達感受,從而促進更深層的理解與連結。 

如何從小互動化解大問題

日常生活中的大問題,往往是從一點點的小摩擦累積而來。因此,想化解矛盾或解決問題,不妨從每一次細小的互動開始。而 NVC 中的經典練習「4 把聲音」正可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,從微小事情中找到化解的契機。 

「4 把聲音」練習化解糾結: 

  1. 指責對方 

這是一種來自內心、出於憤怒的聲音,卻未必需要說出口。內心指責對方的對白足以反映我們怎樣看待自己。這種聲音會讓我們的情緒停留在對外的批評與責怪上,卻難有積極作用。 

  1. 指責自己 

我們再進一步反思,指責的聲音有時會轉向自己,然後帶來羞愧和自責。當內心出現這把聲音,我們需要覺察它,這種聲音通常來得低沉而壓抑。 

  1. 傾聽自己的感受 

很多時候我們的感受其實與對方的言行無關,而更多是與自己的內心看法相關。當我們學會傾聽自己的感受,就能察覺內心真正的渴望,逐漸找到平靜與力量。 

  1. 聆聽對方的需求 

當我們將注意力轉向對方,嘗試理解他們的想法與需求,有助包容與體諒對方的難處,從而讓交流更具建設性。 

 

回到溝通初心 保持開放態度 

非暴力溝通的核心在於專注於溝通的當下,了解彼此的感受、需求與請求,最終回到溝通的初心——理解對方的真實動機。溝通是雙向的,其中交織著各種觀點與態度,因此保持對溝通結果的開放態度,正是進入最佳溝通狀態的關鍵。 

非暴力溝通不僅適用於親密關係,也適用於朋友、家庭、學校及組織機構等各種場景。它並不是一套固定的公式,而是一個靈活的工具,能夠適應不同的情境,讓愛與理解融入日常生活。這正正是非暴力溝通的魅力所在——它能讓我們在每一次對話中,建立更深的連結,並為彼此帶來更多的溫暖與支持。試著將非暴力溝通融入生活交流,從微小的改變開始,為對話注入更多愛與理解。 

 

《擺脫情緒勒索:解鎖非暴力溝通的談情技巧》線上講座 

日期|2025年2月10日(星期一)         

時間|晚上7:30 - 8:30         

形式|線上視訊平台      

講者|劉劍玲女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