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友善日|澳牛港式Mean「整定嘅」? 毒舌背後的善意 

/hong-kong-mean-culture-australia-dairy-company

撰文 | 李智智@Re:Fresh

「點解個炒蛋嚟得咁快?」 

「同你條命一樣……係整定嘅!」 

以「光速餐」聞名的澳洲牛奶公司(澳牛)茶餐廳,最近又被爆出侍應對食客的「神回覆」,網上引發廣泛興論。有人嫌員工態度「好惡」、「好Mean(刻薄)」,亦有人哭笑不得,形容是「澳牛哲理」、「真香港味!」 

有趣的是,不少網民留言指,曾見過澳牛侍應鐵漢柔情的一面,會特別照顧老弱婦孺,細心安排座位;甚至不夠錢付款時,獲店員容許「下次再畀」。或許,正因為這份「嘴毒心軟」,澳牛越「惡」反而越受歡迎。 

放大來看,這種Mean,何止在茶餐廳。在一個講求效率、寸金尺土的香港,排隊多一分鐘、出餐慢兩秒,都足以擦出火花,被人黑口黑面。某程度上,香港「Mean文化」是因為環境而「整定嘅」。 

港人為何那麼Mean? 

長期處於高壓與人際衝突中,人較容易把別人的行為解讀為威脅,於是出現所謂「防衛性攻擊」(defensive aggression):用強硬語氣或冷淡態度來保護自己,重點並非刻意傷人,而是害怕再被貶低或欺負。 若這種壓力持續累積,加上周圍充斥著衝突和負面情緒,有些人會發展出「防衛性冷漠」(defensive detachment),刻意降低情感投入,以免再次受傷。對於長期承受他人痛苦與情緒的人,例如醫護人員、社工或照顧者,還可能出現所謂「同理心疲勞」或「compassion fatigue」——因為長期高度共感和壓力而感到情緒耗盡,變得麻木、抽離,於是更傾向關上自己的感受,試圖保存有限的心理能量。 

換言之,用Mean包裝的「硬淨」,其實是一層情緒盔甲,提醒自己別太「腍善」、別太慢、別太易信人,但不等於無情。 

你或許在港鐵被人催「行快啲啦!」,下一秒對方卻幫你拾起掉落的八達通。茶記阿姐口快快「食咩呀?快啲講!」,卻總記得你要「走冰少甜」,語氣也許有火,行動卻有善。這就是港式直白與實際:先把事辦好,再在細節裡留一份人情味。 

毒舌,不等於無情 

不妨,趁今天世界友善日,多留意、理解和體諒Mean背後的「真」和「善」。當然,如果對自己、對別人多一份溫柔,彼此也會舒服多一點、幸福感多一點。這「逆城市本能」的溫柔,可能就是香港最需要的友善。 所以,下次再去澳牛,或者再遇到黑面店員,不妨試試沉著氣,甚至回一句:「辛苦晒!」 

 

參考資料: 

Milgram, S. (1970). The experience of living in cities. Science, 167(3924), 1461–1468. 

Curry, O. S., Rowland, L. A., et al. (2018). Happy to help?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 of kindness and happiness.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, 76, 320–329. 

Figley, C. R. (1995). Compassion Fatigue: Coping with Secondary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. 

Keltner, D. (2009). Born to Be Good: The Science of a Meaningful Lif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