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機不離手爆親子衝突?5招教你將關係化危為機

children-phone-addiction-parenting-tips

現代孩子幾乎自小就成為「低頭族」,沉迷於手機遊戲或短影片。不少研究顯示,長期下來對孩子專注力、學業表現以至身心健康都有深遠影響。父母好言相勸,希望孩子少玩手機,往往演變成親子衝突,令不少家長無所適從。 

不過,若能善用數碼世界,手機不一定是關係破裂的導火線,反而可能是連繫親子的橋樑。以下5個方法,或許能幫助家長將衝突轉化為親子成長的契機: 

一、先理解,再設定 

家長可以先站在孩子的角度,理解他們的需要。對孩子而言,遊戲不只是娛樂,更是一種社交方式。與其一味禁止,不如與他們交流,了解遊戲中的樂趣與成就感。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與關心,就不會只覺得自己被當作「違規者」。 

二、共訂規則,培養責任感 

時間限制若只是由父母單方面規定,孩子容易反感。家長可以嘗試與孩子一起制定「家庭合約」:例如,完成功課後才能遊戲;與孩子一同安排假日戶外活動。這樣既提升孩子責任感,並投入自己有份規劃的活動上,也讓家庭更具合作氛圍。 

三、共同探索數碼世界 

家長不妨主動加入孩子的數碼活動,成為「合夥人」而非單純的監管者。例如,可以一起下載遊戲或創作短片等。透過共同體驗,家長既能了解孩子的興趣,也能增進彼此互動。 

四、善用數碼工具,建立正向態度 

在陪伴的同時,家長也應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數碼習慣,例如認識隱私設定、學習網路禮儀、辨識假新聞與網上詐騙、應對網絡欺凌,並建立網絡安全意識。這有助建立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,同時培養批判性思維和責任感。 

五、把衝突轉化為親情小儀式 

為手機而爭執,有時亦無可避免。不妨將其轉化為家庭活動的一部分。例如,舉行「手機挑戰賽」:誰能一小時不碰手機,就獲得參與家庭電影夜的權利;連續7天在飯桌上不看手機的人,可以挑選周末大餐。這些小遊戲讓孩子將「放下手機」與「親情時光」連結起來,更能體會親情的珍貴 。 

 

 

善用數碼世界,增添親子拼圖 

數碼媒體並非洪水猛獸,而是一種嶄新的親子語言。透過理解、規劃與共同參與,家長能將衝突轉化為親子互動的機會,增進彼此感情。當孩子再次興奮地與你分享遊戲心得或短片時,不妨以好奇與開放的心態回應,你將會發現親子關係中一塊無價的新拼圖。 

 

撰文︱潘巧珊(Michelle Poon)   

作者簡介|畢業於香港教育大學教育輔導文學碩士,曾任職於不同學校及社福機構。為日本粉彩希望藝術協會(JPHAA)和諧粉彩正指及準指導師,以及韓國KACA藝術手工皂導師,擅長以藝術手法舉辦不同小組及活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