個人成長 | 「我好廢」自責聲音無限Loop? 三招教你跳出內耗,好好愛自己 

hong-kong-inner-child-workplace-boundaries-selflove

撰文:吳逸怡Lanny(註冊社工)   

「我好廢。」 

「為何他做到,我就做不到?」 

你是否經常把這些說話掛在嘴邊? 明明已經很努力,但一看到別人燦爛的笑容、健碩的身材、美滿的家庭、叫人羨慕的成就以及名牌裝扮……心裡就覺得自己不夠好、不夠快、不夠聰明、不夠完美,甚至不配開心。 

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我們太容易被「比較」淹沒,尤其在社交平台上,往往「報喜不報憂」,放大了別人的光鮮亮麗,卻同時放大了我們對自己的失望。久而久之,我們把標準調得愈來愈高,然後無止境地追趕別人的步伐,在永遠追不完的目標裡迷失。 

「為何我總是比不過他?」 

「我付出那麼多,為何還是做不到?」 

「我是垃圾,我沒用。我好想跟他一樣優秀。」 

過份追求「完美」,會令我們陷入「比較」惡性循環,時刻都因不達標而焦慮、自責,甚至連「接納真實的自己」都變得困難,連自己一丁點瑕疵也容不下。 

但事實上,這世界上沒有人是完美的,每個人都獨一無二,苛求自己完美並不現實。人本主義心理學家 Carl Rogers 提醒我們: 「當我願意接納真實的自己時,改變就開始了。」 。 

當學會自我接納, 我們的焦慮與壓力就會相應地減少,不再用完美來懲罰自已;同時自尊心更加穩定,不只是著眼於自己一堆缺點,亦珍惜和留意自己獨特的價值和成長的過程。 

那怎樣才做到自我接納?你可以由這三個步驟開始: 

 一、客觀看自己 

嘗試寫下三個你欣賞自己的地方,和三個你想改進的地方。記住,不是「批鬥大會」,而是中立陳述,像觀察朋友一樣,好好認識自己。 

 二、識別內心「放負」聲音 

當腦中冒出「我好廢」時,試著回答它一句: 「這只是一個想法,不是全部真相。」 很多時候,這句「我好廢」其實藏着一個溫柔的願望:「我想變得更好」。當我們了解負面想法背後的正向需要,就可以慢慢由一味指責自己,轉向用積極地思考如何正面面對。 

三、練習看到小確幸,學會感恩 

嘗試每天寫下一件你感激的事,包括你做到的小進步、欣賞自己的地方。 不與別人比較,只與昨天的自己比較,專注在我們生命中的美好。 

自我接納不是一天就做到,也不必做到「完美接納」。 它是一個持續練習,是學習對自己更温柔的能力。當你願意慢慢擁抱自己的不完美,你會發現,原來真實生活比完美人生更舒服、更自由。 

你可以不完美,你仍然值得被喜歡,包括被自己喜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