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深度專欄】從過勞到高效:教你打造留才與增效的雙贏方案

Employee Wellbeing Programme

撰文︱陳展弘Erwin(組織心理學家) 

 

香港職場正面臨一個矛盾的困境 —— 儘管員工工時長期位居全球前列,企業卻普遍反映生產力未達預期。這種現象源自長期壓力、職業倦怠與工作疏離感,而這些因素正逐步侵蝕整體職場效能。對人力資源專業人士而言,這些問題已不僅是人才管理的挑戰,更直接影響企業的營利能力。 

在此背景下,「員工福祉計劃」(Employee Wellbeing Programme, EWP)被視為有效的解決方案。這類計劃超越傳統的表面福利,從根本上全面關注員工的生理健康、心理狀態、財務狀況以及社交需求。 

本文將探討香港職場的健康挑戰,以及員工福祉計劃如何有效提升組織效能,並為準備變革職場文化的HR團隊提供具體可行的策略。 

 

什麼是「員工福祉計劃」(EWP)? 

相較於傳統僅提供零食福利或年度派對等表面性措施,完善的EWP採取整全架構,全面關照多維度的健康需求: 

生理健康:提供醫療保健福利及營造支持性的工作環境,讓員工能在適宜的條件下維持最佳身體狀態。 

心理健康:幫助員工建立安全網,協助他們調適壓力並培養心理韌性(Resilience)。 

財務健康:減輕經濟負擔或財務壓力所帶來的不安,使員工能更專心工作。 

社交連結:透過團隊活動與日常互動,強化員工間的歸屬感及關係。 

 

怎樣的EWP才算推行得宜呢?核心差異在於其「預防性」。比起被動地對應職業倦怠(Burnout)或離職潮,優質的EWP能降低員工壓力,並強化工作投入度。然而,要真正發揮成效,這些計劃必須針對香港特有的職場挑戰而設計。 

 

香港職場健康危機 

香港職場環境匯集了多種影響效率的因素。 

其一,香港以長工時、加班常態化聞名。這種文化不僅導致工作生活失衡,更造成慢性疲勞累積,特別是在金融、法律等專業服務業,員工需經常跨時區工作,工作與生活界限日益模糊。此外,在狹窄的居住空間、高昂的生活成本與擁擠的通勤環境疊加下,員工抵達辦公室時已精疲力盡;即使人在辦公室,實際工作效能卻可能未達正常水平。 

此外,心理健康議題的污名化,更加劇了香港職場的人才危機。千禧世代與 Z 世代員工重視心理健康、工作意義與生活品質。然而,許多企業仍將心理健康問題視為「抗壓能力不足」的表現,致使員工不敢尋求幫助,直到問題嚴重惡化。 

這些問題的影響遠超個人健康範疇。持續的工作壓力,不僅會增加工作失誤的機率,更會顯著降低員工解決問題的心力,對組織整體表現與創新力造成嚴重的影響。因此,一個良好的EWP更顯重要。 

 

員工福祉計劃(EWP)的三大優勢 

1. 對抗職業倦怠,重拾工作效能 
香港職場「隨時待命」的文化,令不少員工持續處於緊繃狀態,不僅導致慢性疲勞與情緒耗竭,更影響認知功能與判斷能力。一套完善的EWP能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與協助,幫助員工重拾工作與生活平衡。 

企業可為員工開設正念減壓課程及建立專業的心理諮詢管道,讓有需要的員工能夠迅速尋找適當的支持與資源。此外,彈性工作安排(如混合辦公模式)亦可成為計劃的一部分,讓員工能夠根據個人狀況而調整工作節奏。 

這些措施可提升員工專注力與創造力,增強面對挑戰的心理韌性,並最終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與競爭優勢。 

 

2. 營造安心環境,激發創新火花 
香港職場的高壓氛圍常讓員工不敢冒險,扼殺創新可能。若團隊成員擔心犯錯會被苛責、提出意見會被否定,自然會選擇明哲保身。 

當福祉計劃包含開放的溝通管道、合理的犯錯空間,以及對多元意見的尊重時,團隊成員會開始感受到「心理安全感」(psychological safety)—— 這是一種能夠自在表達想法、承認不足,甚至挑戰現狀而不必擔心負面後果的信任氛圍。 

在這樣的環境中,員工不再將精力耗費於自我保護,而是全神貫注於創新思考與問題解決,為組織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。 

 

3. 全方位關懷,留住優秀人才 
在香港這個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,經濟壓力與職涯瓶頸往往成為員工離職主因。特別對價值觀不同於傳統的新世代而言,優秀的EWP已從「加分項」轉變為「必備項」,成為選擇僱主的重要標準。 

新一代員工,期望企業能提供支持專業發展與個人成長的資源,例如可自主使用的發展資源,或針對性強的個人化配套。加上,他們對心理健康的高度敏感,更傾向選擇落實心理友善價值的組織。若企業欲吸引並留住頂尖人才,一套完善、真誠實踐的EWP必不可少。 

 

結語 

在香港高度競爭的商業環境中,員工福祉計劃已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。面對長工時、高壓力的職場文化,完善的EWP能有效改善員工身心健康,同時提升企業生產力與創新力。 

這些計劃不僅幫助員工恢復工作與生活平衡,更能建立心理安全感,滿足新世代對全人發展的追求。當企業真正重視員工福祉,就能在人才爭奪戰中脫穎而出,長期保持競爭優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