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場管理︱3大秘訣提升生產力 「工作與生活整合」成企業新趨勢 

work life balance

「工作是工作,生活是生活」曾經被奉為職場的黃金法則。如今科技卻消弭了時空的限制:工作郵件在深夜滑入我們的手機,家庭短訊在會議打斷我們的思緒。在工作和生活邊界日漸模糊的時代,企業和員工該如何以更具智慧的方式,讓工作與生活和諧共存?或許,答案不在於重建工作與生活的界線,而是在「整合」中發掘靈活與自主。 

 

工作和生活不再成為「拉鋸戰」 

過去我們一直追求「工作與生活平衡」(work-life balance),就像左右手各持「工作」和「生活」砝碼,努力調整天秤兩端的重量以達致均衡。這種平衡觀念提示我們:工作與生活是獨立區分的領域,朝九晚六屬於工作,其餘時間則歸於生活。 

「工作與生活平衡」強調清晰的界線,讓大腦知道何時該專注工作,何時該全心投入個人生活。傳統上班族依靠這種工作模式建立心理上的安全感與規律感。 

不過,你是否深感這條界線過於僵硬?也許你曾在工作時遇到家中出現緊急事故,卻無法離開公司。也許你曾在休假時靈感乍現,卻告訴自己「現在是休息時間」。這種二元劃分方式,往往無法適應生命中許多不按計劃出現的意外與意念。 

試想像「工作與生活整合」(work-life integration)就像一幅拼圖,我們可以將不同色彩的「工作」與「生活」碎片,以靈活的方式拼合起來。我們不再強硬分割時間,而是在一天中彈性處理工作任務,同時照顧生活需求。 

你想在家中遠程會議的間隙,擁抱剛放學回家的孩子嗎?雙職家長與雙職照顧者往往在工作和生活之間感到分身乏術,無力兼顧職場與家庭,更遑論照顧自己、發展興趣、持續進修等不同面向。「工作與生活整合」容讓彈性自由,卻不失整體協調,並認同我們擁有多重身份。 

 

打破局限 讓生活跳出工作框框 

組織心理學家Stewart D. Friedman指出,工作與生活不應是互相衝突的關係,個人志業可以與生活整合。而且新世代不只追求薪酬及升遷,更渴望工作能夠與個人價值觀及生活方式和諧共存。正如數碼牧民(Digital Nomad)周遊列國,一邊遙距工作,一邊吸收不同城市的生活文化。 

在過去數十年間,許多人努力追求「工作與生活平衡」,試圖在職業生涯和私人生活之間建立明確界限,兩者互不干擾。相較之下,「工作與生活整合」可根據個人需求和優先事項作出調整,在有需要時自由切換及分配時間。 

「工作與生活整合」3大優勢: 

彈性工作時間地點:員工不再受限於上班的時間及地點,可以「遙距工作」或「辦公渡假」(workcation),完成職責的同時,更能和家人共度休假時光。 

靈活掌控工作節奏:我們都曾經歷有時工作忙碌得瘋狂加班,有時卻無所事事等待新任務。若可靈活分配時間,在適當時候專注公事或家事,可讓生活更張弛有度。 

提升生產力幸福感:工作壓力會讓員工倦怠(burnout),適度調整休息時間,可大大提升工作效率,而且自在安排時間表,更可增加工作的滿足感及幸福感。 

 

企業管理層的角色甚為關鍵,公司落實推動「工作與生活融合」,可助員工釋放潛能,創造雙贏局面。 

3大管理策略推動「工作與生活融合」: 

與員工多溝通:與團隊保持交流,了解員工的理想工作模式,掌握各人最具效率的工作時間及地點,按不同員工需要,靈活調配人手。   

推行4天工作周:每周預留1天讓員工靈活選擇工作時間表,例如在接送子女上下課的空檔遙距工作。 

善用科技工具:鼓勵員工運用雲端工作,多用視訊會議(如Zoom Meetings)線上商討,既方便主管了解進度,亦便利身處不同地點的員工。 

 

上班族追求事業成就,也渴望擁有生活自由。如何在忙碌的工作與生活中找到平衡,甚至將兩者巧妙地融合,成為職涯規劃的重要課題。「工作與生活整合」提供更為彈性且人性化的選擇,當工作與生活交織,我們更專注當下,更覺察自己的需求。不過,打工仔別忘了「工作與生活整合」需要更強的自律性和時間管理能力,才能避免工作過勞或玩樂過度,以及因工作與生活界限模糊而迷失自己。 

 

 

參考資料: 

"Work-life integration: What it is and 5 ways to develop it", Better-Up 

https://www.betterup.com/blog/work-life-integration

 

"From Work/Life Balance to Work/Life Integration", SHRM.org 

https://www.shrm.org/topics-tools/news/employee-relations/work-life-balance-to-work-life-integr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