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Mitch Albom、莊梅岩的劇場度過療癒時光之後 啟動對戲劇治療的好奇

人生如戲,戲如人生。有些人把個人經歷寫進劇本,讓許多人感到心情被治癒。下月即將公映、將Mitch Albom暢銷全球的名著《Tuesdays with Morrie》改編成的本地舞台劇《相約星期二》,有關年輕的筆者探訪即將迎來生命終結的老教授,談及死亡、愛與家庭等人生問題,令筆者明白到名利不比愛更可貴;死亡當前更要好好說再見,感動及啟發很多觀眾。

也有些人在戲劇中寫出社會現象,引人反思。本地劇作家莊梅岩的《最後禮物》,以兩兄弟爭產的故事,道出原生家庭可能為幾代人帶來的痛苦,讓人從共鳴中獲得動力,又令為人父母的引以為戒,思考家庭教育。 

平時看演員在台上表演就多,但原來我們也可參與戲劇,甚至透過戲劇進行心理治療,說的就是「戲劇治療」(drama therapy)。 

戲劇治療是甚麼? 

根據香港戲劇治療師協會(HKADT)的簡介: 

「戲劇治療是帶著清晰意向的、有系統地運用戲劇及劇場手法,進行心理治療的陪伴、引導及介入的助人實踐。它讓個人或小組成員通過體驗過程,達到自我探索、個人成長、轉化失效功能的應對及溝通模式、紓緩心理困擾及改善精神健康的效果。」 

戲劇治療如何做? 

協會官方網頁亦有詳情介紹戲劇治療的形式: 

「戲劇治療會運用許多不同的元素如:角色扮演、戲劇場景、形體動作、遊戲、隱喻、儀式、故事、戲偶、面具、劇本和詩等。戲劇治療吸納了現代心理學、心理治療理論,以及不同社會科學以至人格形成及心理轉變的機制;也有一些治療師強調藝術的轉化力量,因此當中亦吸收各種劇場藝術形式、劇場理論、演員訓練方法及創作排練方法,發展其實踐方式。」 

戲劇治療有何效果? 

戲劇治療適用於每一個人,參與者無須擅長表演。據北美戲劇治療協會(North America Drama Therapy Association),無論是面對成癮、家庭、長期病患或身體殘障等問題,或是一般公眾人士,都能從戲劇治療中得益。協會更特別指出戲劇治療能有效紓緩和預防焦慮及憂鬱,促進情緒健康、洞察力、同理心及人際關係的發展。 

 

參考資料: 

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article/170555/fullpage

https://vocus.cc/article/632d5cdafd897800016fff7d

https://hkadt.org/?page_id=391

https://www.nadta.org/what-is-drama-therap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