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自殺警號及開解技巧 陪伴學生度過難關

開學至今連接有學生自殺,就昨天(12日)發生的個案年僅13歲。據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統計,今年8至10月共有22宗學生自殺報道,較去年同期增加一倍。中心總監葉兆輝認為,復常後功課倍增,加上近期適逢考試季節,學生承受功課及考試雙重壓力以致輕生念頭。

如何察覺自殺警號?  

據本處兒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服務,自殺警號可分為「明顯警號」及「不明顯警號」。 
 

明顯警號 

.談及死亡或想要死亡(例如說出具體自殺計劃,包括地點及時間) 

.談及感到空虛、絕望或無法解決問題 

.提及強烈的內疚和羞恥感 

.談及沒有活下去的理由,或說若沒有他,其他人會過得更好 

.社交退縮及分離(例如開始經常不出席某些團體活動) 

.送出個人物品並整理未完成之事 

.與家人和朋友道別 

.出現自殘行為,身上不時有傷痕
 

不明顯警號 

.任何不尋常的行為變化(例如情緒起伏變得大) 

.睡眠習慣有變 

.接觸能致命的方法 

.情感疏遠(例如待人處事冷漠) 

.身體不適(例如呼吸不暢、胃痛、胸口痛)
 


此外,下列危險因素亦需多加留意: 

.曾有自殺企圖 

.患有精神疾病(例如抑鬱、躁鬱、焦慮等) 

.突然的壓力或創傷情況(例如失去親人) 

.生活長期受壓力(例如受欺凌、人際關係問題) 

.患重病、慢性病或絕症,或長期處於嚴重疼痛 

.濫用藥物 

.經受嚴重腦部受損 

.經歷童年創傷和虐待 

.曾接觸能致命的途徑 

.有家族自殺歷史 
 

如何開解想自殺的人? 

當發現對方的情緒已亮起紅燈,可嘗試運用以下幾個簡單的輔導技巧與他們溝通。 

1. 無條件接納(Acceptance) 

1. 接受及理解對方的情緒 

2. 不要怪責對方的行為 
 

2. 開放式問題(Open-end Question) 

1. 保持開放、好奇的態度 

2. 多用開放式問題,減少使用是非題 

例如:「你唔使陪男朋友咩?」、「對於這件事,你自己點睇先?」 
 

3. 反映情感(Reflection) 

1. 主動及積極聆聽對方的說話 

2. 總結對方的想法及情感,幫助對方更了解自己的內心 

例如:「我聽得出你好無助同迷惘,好似見唔到出路咁……」、「如果我係你,    我都會好驚、好徬徨,可能都會好失望、甚至絕望……」 

若對方的情況較為穩定,可在平時多關心及陪伴他們,在你的能力範圍內給予對方支援,切忌盲目熱心幫助,這可能會適得其反,令對方的情緒惡化。在了解對方的情緒及需要,同時我們亦要清楚自身的能力及限制。 

尋求專業協助 

若對方的狀況不穩,已出現自傷行為或自殺念頭,我們可向輔導員及社工等專業人士尋求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