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緒管理|善用負面的力量 防禦性悲觀 助你從負面思考到積極行動

「樂觀點吧,事情沒你想像的差!」日常生活中,我們常聽到這種鼓勵,但有時無論如何也控制不了腦海裡的負面想法——忍不住將情況朝最壞方向推演。這樣的想法真的錯了嗎?我們是否應該強迫自己只往正面看?別緊張!也許你只是運用了一種名為「防禦性悲觀」(Defensive Pessimism)的策略。 

甚麼是「防禦性悲觀」?

美國威爾斯利學院(Wellesley College)心理學教授 Julie K. Norem 指出,防禦性悲觀是一種有動機的認知策略,能幫助人們管理焦慮並朝目標前進。擁有這種傾向的人會先設定不太高的期望,並透過在腦海中模擬各種可能出現的負面情況,為即將面對的任務做好心理準備。換句話說,他們不是單純地「負面思考」,而是有計劃地利用「先行想壞」來激勵自己。 

與「純粹悲觀」不同

雖然社會普遍鼓勵樂觀,因而很少有人主動提倡悲觀。不過,值得注意的是,兩種悲觀並不完全相同。「純粹悲觀」通常只停留在負面結果的想像,但沒有配合任何積極行動去面對;相反,「防禦性悲觀」則會運用負面預測來激發自己的行動力——不只想像壞結果,還會積極為之訂立應對策略,讓自己作更好的準備並邁向成功。從這個角度看,「防禦性悲觀」是一種自我調節的工具,能有效引導自己更踏實地向目標前進。 

防禦性悲觀的好處

焦慮往往使人想逃避挑戰,卻又渴望達成目標,形成矛盾和不安。據Norem的研究,防禦性悲觀如同一件預防裝備,引導人預先想像各種可能的負面結果,並提前訂立行動方案,以讓自己面對挑戰時不致手忙腳亂。這不只有助減低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,還因準備充足而使人更有自信。此外,研究顯示若將大的目標拆解為多個具體的小目標,並付諸行動,成功的機率又將大大提升。 

防禦性悲觀的風險

雖然防禦性悲觀有助管理焦慮,但據美國精神健康輔導員Renee Skedel,過度應用可能帶來以下風險: 

1. 過度負面

過分聚焦於負面結果,可能令你對周遭(包括自己、他人及環境)產生過度悲觀的看法,削弱正向思維,長遠影響情緒和人際互動。 

2. 難以投入關係

總是害怕關係會變差或擔心會被傷害,便很難投入及享受人際互動,可能令你減少付出和信任,影響建立深厚關係的機會,因而削弱了你的人際支持網絡。 

3. 畫地自限

具挑戰性的目標,是推動我們前進和實現更大成就的動力。如過份擔心失敗或負面後果而不敢挑戰更高難度或作出新嘗試,這將使人裹足不前,錯失學習和成長的機會,限制了個人成就。 

總括而言,防禦性悲觀在合適的程度下確實能幫助我們面臨挑戰時不致焦慮,並能以更有準備的姿態實踐目標。然而,若過度使用,則可能帶來負面影響,妨礙個人成長和人際關係。重要的是,保持開放與彈性的心態,不斷調整思維方式,讓自己在正面與負面預測中取得平衡,從而建立更健康、積極的人生態度。 

 

參考資料: 

https://psycnet.apa.org/record/2009-00612-008
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Defensive_pessimism

https://anthonyongphd.wordpress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18/08/norem-2008.pdf

https://www.choosingtherapy.com/defensive-pessimis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