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溝通終結者嗎? 3方面成為優質聆聽者 讓人願意向你傾訴

active-listening

當親友找你傾訴心事時,也許你會一邊聽,一邊熱心地提供建議、表達意見;也許會忍俊不住按個人偏見、假設或期望作出批判;也許沒有全神貫注地聽或不知如何作出回應……最後換來對方一句「你都冇聽我講嘢!」、「你根本唔明白我!」、「……」這些時候,很可能是欠缺「主動聆聽」(Active Listening),只做到「聆聽」卻忽略了「理解」,無法達到有效而具質素的溝通。 

主動聆聽 VS. 被動聆聽 

「主動聆聽」一詞,由兩位美國心理學家Carl Rogers及Richard Farson於1957年創造,意指在同理心、真誠和無條件關心的前提下,聽者充分關注說者的觀點,不帶任何批判,並在對方發言過後確認了解無誤,然後按需要表達個人看法。 

與「主動聆聽」相對的就是「被動聆聽」(Passive Listening),即聽者單方面吸收訊息,完全沒有回應或嘗試澄清,完全無法理解說者的話語,讓對方感到像跟石頭說話一般,可能造成溝通不良的情況。 

如何做個優質聆聽者 

那麼,我們可以怎樣做一個優質的聆聽者,成為別人的支持呢?美國領導及組織心理學教授Ronald E. Riggio就將「主動聆聽」分為語言、非語言及策略三方面並作出以下建議: 

【語言】 

1. 主動提問,表明你正試圖理解對方的說話(例如「我聽到嘅意思係……啱唔啱呀?」) 

2. 切勿改變或偏離主題 

3. 專注於對方的說話 

4. 適時作出總結 

【非語言】 

1. 表現出你感興趣 

2. 保持眼神交流 

3. 正面向著對方 

4. 坐好坐直,表現舒適 

5. 偶爾點頭表示你正在聆聽 

6. 做好表情管理,直至對方說完才表達個人感受或反應 

【策略】 

1. 全神貫注,以對方為中心(有時候我們會在中途開始思考如何回應,以致沒有仔細聆聽對方的話) 

2. 想像自己是記者或節目主持人,要搞清楚所有事實 

3. 觀察對方的身體語言及表情,逐步理解他們的感受或試圖隱藏的情緒 

 

參考資料: 
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Active_listening  

https://www.psychologytoday.com/ca/blog/cutting-edge-leadership/201909/straightforward-and-simple-guide-active-listening  

https://www.psychologytoday.com/intl/blog/the-stories-we-tell/202311/how-to-resolve-most-any-conflict-the-solu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