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際關係︱從「隨機行善日」開始 小舉動收穫大快樂

kindness

你有沒有試過拿著大包小包出入,路人主動為你推門?你又願意做這個順手付出的好心人嗎?我們常常被日常忙碌的人事,忽略了身邊微小的細節。2月17日的「隨機行善日」(Random Acts of Kindness Day)提醒我們放慢腳步,將目光投向四周,付出一點心意,用真誠和善意編織出關懷社區的網絡,照亮彼此的生活。 

 

讓善意成為生活日常 

「隨機行善日」鼓勵我們打破日常框架,以出乎意料的方式,向陌生人或身邊人伸出援手,傳遞善意。隨機行善的目的並非追求社會變革,而是著眼於個人的潛在力量,通過漣漪效應,在社區建立更友善的人際關係。 

隨機行善更像一個生活小練習,學習感知他人的需求,磨練伸出援手的勇氣。我們最終會發現,在付出的過程中,收穫許多意想不到的快樂。經常擔任義工的人都會提到,做好事時心裡總感到溫暖。 

隨機行善的方法,其實遠比我們想像更簡單、更多選擇,只需要一顆真誠的心和一雙善於發掘的眼睛。你可以: 

  • 為迷路的遊客引路 
  • 讓有需要人士優先排隊 
  • 為朋友或家人寫一封感謝信 
  • 為同事泡茶、買咖啡、送上甜品 
  • 為心愛的社區小店在網絡發布讚賞 
  • 為busking的街頭表演者送上掌聲及打賞 

 

其實一個簡單的問候,一句真誠的讚美,都能在對方心中點起溫暖的光。你更可以根據自己的優點和興趣,創造出更具個性的行善方式,例如為長者免費拍攝生活照。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,都能為他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感動。關鍵在於用心去感受社區的需求,並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回應。 

 

用愛心編織關懷網絡 

隨機行善能滋養我們的精神世界。科學研究表明,行善能夠激活大腦中的獎勵中心,產生愉悅和滿足感。這份愉悅能減輕壓力和焦慮,更能增強我們的自信心。而且隨機行善的影響遠遠超出我們預想。我們接收的善意會刺激大腦的愉悅中心「依核」(nucleus accumbens),讓我們感到快樂。當我們獲得幫助,更樂於將愛心傳遞,從而擴大善意的影響範圍,建立一個充滿關懷的互助社會。即使力量微薄,也能通過自己的行動,為社區帶來改變。 

真正的幸福,往往不在於我們擁有多少,而在於我們付出多少。在付出之中,我們不僅幫助了他人,也幫助了自己。其實不只2月17日,每天都可以是我們的「隨機行善日」。從這刻開始,嘗試做一些隨機的善事吧。也許只是一個微笑,一句鼓勵,一個小小的舉動,或許在某人心中種下希望的種子。讓我們用善意編織出關懷社區的網絡,讓這個世界因為我們的善念,而變得更加美好。 

 

參考資料: 

The Random Acts of Kindness Foundation 

https://www.randomactsofkindness.org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