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學生壓力爆煲?6招紓壓妙法家長必學
近年,香港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憂慮。繁重的課業與日益增加的期望,是學生主要壓力來源之一,導致不少孩子經常感到焦慮、失眠,甚至出現頭痛或胃痛等「壓力反應」,更可能伴隨學業拖延問題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股壓力更有年輕化趨勢,即使是小學生也深受其困擾。
作為家長,我們如何扮演子女最可靠的後盾,協助他們減壓、保持身心平衡?以下分享6個實用方法,或能為你帶來啟發。
一、建設安心的「樹洞」
當孩子能安心表達內心感受時,壓力才不會不斷累積。家長可以透過簡單問題,讓孩子感到被理解與在乎:
「今天學校有什麼有趣的事?」
「如果你遇到困難,可以隨時告訴我,我會支持你。」
同時,記得多傾聽、少批判,以耐心陪伴,逐步建立開放而信任的親子溝通關係。
二、提供情緒支援
身陷壓力中的孩子,最希望的往往不是解決方案,而是被接納。家長可以這樣回應:
「你最近很努力,覺得壓力大是很正常的。」
「如果你焦慮或難過,我會和你一起面對。」
這能讓孩子明白,情緒並不可怕,而且有人會一路陪伴。
三、避免比較,專注孩子的進步
過度比較成績或表現,只會加重孩子壓力。家長可以提醒:
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,我們最重視的是你的進步。」
這種正面心態,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,減少因與同儕比較而產生的焦慮。
四、為壓力找出口
適度活動能讓壓力自然釋放,例如:
- 飯後散步20分鐘
- 跟YouTube影片做簡單親子運動
- 完成作業後一起玩桌遊
這些小動作不僅能放鬆身心,還能增加親子間的交流與快樂時光。
五、細分任務,讓孩子從小事累積成就感
過大的學習任務容易令孩子卻步。將任務細分,能讓他們更容易上手:
「這星期我們一起學會五個新單詞,好嗎?」
「今天的目標是完成兩頁數學習題,完成後我們可以看電影!」
小目標容易達成,成功經驗能讓孩子逐步建立自信心與持續學習的動力。
六、平衡休息與學習
學習需要專注,但適度休息才能長久堅持。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規劃,培養健康的學習節奏:
「專心學 45 分鐘,就休息 15 分鐘。」
「完成一個任務後,可以給自己小獎勵。」
良好的時間管理,能讓孩子維持專注力,同時避免過度疲憊。
結語:陪伴就是力量
學業壓力雖然無可避免,但家長的支持,是孩子面對挑戰最強大的力量。透過以上方法,孩子會明白自己並不孤單,並學會在壓力中成長、在學習裡找到快樂。
撰文︱潘巧珊(Michelle Poon)
作者簡介|畢業於香港教育大學教育輔導文學碩士,曾任職於不同學校及社福機構。為日本粉彩希望藝術協會(JPHAA)和諧粉彩正指及準指導師,以及韓國KACA藝術手工皂導師,擅長以藝術手法舉辦不同小組及活動。